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,有許多的傳統習俗,如賽龍舟、戴香包、喝雄黃酒、插菖蒲、艾草、打午時水、立雞蛋等,主要都是要為消災祈福、避毒驅邪、驅除惡魔、消除疾病,而「吃粽子」更是端午節的重頭戲!
除了傳統口味的的粽子外,目前市售粽子除了要求好吃也兼顧養生,所以有了「雜糧養生粽」、「健康五榖粽」......等加入中藥材、香料、栗子、蓮子、蕎麥、薏仁、燕麥、糙米、綠豆、紅豆、芋頭、山藥......等養生食材,並減少油脂及糖份、增加纖維質的健康創意粽;目前市面所流行的「紫米」就是黑糯米,其蛋白質、維生素、鈣、磷、鐵、鎂、膳食纖維含量均比一般糯米高,民眾在過節時不妨可參考這些另類的粽子來食用。
有些人吃了粽子不舒服?
主要是食材中的「糯米」。由於糯米烹煮後黏性強,較不容易消化,會刺激胃酸分泌。胃腸功能不佳或胃酸逆流的人容易有灼熱、胃脹氣、胃痛、噁心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嘔吐症狀。
慢性疾病民眾如何過節?
【糖尿病】
糖尿病患只要能依營養師的份量建議,並實際執行食物代換,血糖就不會失控制。甜粽或沾糖吃的鹼粽對於血糖的影響較直接,所以要特別注意所吃的量或以代糖取代。
【高血壓】
吃粽子時,沾醬如醬油、蕃茄醬、甜辣醬......等,都是含鈉量高的調味料,對血壓高的朋友可稀釋沾取。
【高脂血】
市售粽子為求可口,常用到豬油、肥肉及鹹蛋黃,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含量因此很高,所以應選擇油脂含量較低或較小的粽子來應景。
吃粽小撇步 健康八步驟
由於粽子的「大小」、「內容物」不同,熱量也有所差異。「粿粽」每個熱量約為210至250大卡;「鹼粽」在未沾糖前每個熱量約為100至120大卡,沾糖後熱量會增加;一般「豆沙粽」或「肉粽」每個熱量約450至600大卡,吃一粒「豆沙粽」或「肉粽」約等於正常成年女性一餐的熱量。
所以在食材的使用上就應花點巧思,以減少熱量吃得健康
1. 以「瘦肉」、「蒟蒻」、「海鮮」、「雞肉」或「豆製品」取代五花肉。
2. 以肉絲取以大塊肉;內餡以醃料醃後,以滷的方式取代炒。
3. 以「栗子」、「南瓜」或「地瓜」取代蛋黃。
4. 豆沙餡,以「植物油」取代豬油,並以「代糖」取代砂糖。
5. 採用水煮而非油炒再蒸的方式。
6.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:蔬菜入粽,如洋蔥、香菇、竹筍、紅蘿蔔......等;糯米混加「五穀米」、「糙米」、「燕麥」或「黃豆」,以增加纖維質含量,但腎臟病朋友不適食用;吃粽後配一碗清淡蔬菜湯及一份水果。
7. 與人分享或粽子包小一點也是減少熱量攝取的方法之一。
8. 享用美味的粽子後,喝一些自製不含糖的茶飲,如綠茶、紅茶、麥茶、山楂茶......等,以去油解膩、幫助消化。
【營養師-May小叮嚀】
健康吃粽子可把握「不炒、高纖、少膽固醇、少蘸料」4原則,再搭配蔬菜湯及水果,讓健康無負擔。並少用沾醬,傳統粽子高油、高鈉、高熱量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與肥胖患者應注意攝取份量,急性消化潰瘍、慢性十二指腸潰瘍、膽結石等腸胃較差民眾則不宜多吃。建議1天吃1個即可。
抗氧化就是抗老化